:::

法規內容

法規名稱: 宜蘭縣政府辦理工商觀光業務補捐助作業要點
公發布日: 民國 99 年 04 月 22 日
修正日期: 民國 114 年 04 月 10 日
發文字號: 府旅觀字第1140043804號函
法規體系: 工商旅遊
法規功能按鈕區
一、宜蘭縣政府(以下簡稱本府)為順利推動工商觀光相關業務,特依據
    本府及所屬機關學校對民間團體補(捐)助預算執行應注意事項第二
    點規定,訂定本要點。
二、本要點補(捐)助對象為本府核准立案之工商觀光相關產業之人民團
    體及宜蘭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。
三、人民團體辦理推展工商觀光活動,符合下列各款要件之一者,得申請
    本府補助:
   (一)公益性支出。
   (二)國際性或全國性賽事活動。
   (三)觀光節慶相關活動。
   (四)其他推展工商觀光相關業務。
    申請補助如有下列各款經費者不予補(捐)助:
   (一)人民團體之各項會務會議(如會員大會)、會務活動或理監事會
         議等法定會議之出席費、交通費等。
   (二)對政黨政治相關活動或個人舉辦活動之贊助。
   (三)宗教相關活動。
   (四)補助項目係購置、裝置或建置於違法佔有土地或違章建築者。
   (五)各項罰鍰、規費、稅支或保險等。
   (六)各類獎金、贈品(包括獎品、摸彩品、宣導品、紀念品)、茶
         會、旅遊及進香等或涉及商業販售、違反公序良俗等項目。
   (七)非執勤有關制服(含工作帽、工作鞋、工作服)。
   (八)人民團體內部人員之相關人事費用。
   (九)計畫執行完成後方提出申請者。
   (十)未訂定明確、具體之計畫者。
四、每一受補(捐)助團體,本府補(捐)助金額每年以不超過三十萬元
    為原則。但單一資本門申請時,與已核定補助金額合計或單一資本門
    案件超過三十萬元,不在此限,惟該受補(捐)助團體該年度不得再
    申請補助。
    依中央政府各機關對民間團體及個人補(捐)助預算執行應注意事項
    之規定,專案核准辦理者不受前項限制。
    為提高資源配置之效益及公益性,基層建設建議事項補助性質以資本
    門為限。
五、工商觀光產業相關團體申請補助應檢附以下文件,向本府申請:
   (一)計畫書。
   (二)經費概算表。
   (三)人民團體立案證明書影本或法人登記證書影本。
   (四)組織章程影本。
    申請補助講師費,應檢附講師經歷及課程表等資料。
    其他特殊案件,視實際需求應檢附相關執照及證明文件。
六、審查標準及作業程序:
   (一)受補(捐)助案件最低需有百分之二十自籌款。
   (二)同一計畫不得向本府重複申請補(捐)助,有向其他機關(單
         位)申請補(捐)助時,應明列全部經費之明細及向各機關(
         單位)申請補(捐)助之項目及額度。
   (三)受補(捐)助經費中如涉及財務或勞務採購事項,應依政府採
         購法相關規定辦理。
   (四)受補(捐)助團體應將補(捐)助經費納入年度決算政府補(
         捐)助經費項下,依法支用,並自行成立監督小組配合理監事
         會按申請計畫執行。
   (五)雜支項目以申請總經費百分之五為限。
   (六)每人每餐餐費以本府之規定酌予補助。
   (七)講師鐘點費支給標準,依講座鐘點費支給表辦理。
七、經費請款及核銷注意事項:
  (一)受補(捐)助團體應於計畫執行完竣後檢具以下資料報府核銷請款:
        1.領據
        2.實際經費支出表
        3.執行成果表
        4.切結書
        5.受補助單位理事會審議通過,並經主管機關備查之核銷帳戶公文
        6.核銷帳戶封面影本
        7.成果照片
        8.指定補助項目之原始憑證正本
    如係申請工程補助或講師費:
        1.工程:
          受補(捐)助團體除前列佐證資料外,應另檢具工程合約書正本
          及工程前、中、後照片。
        2.個人各類所得:
          講師或其他個人所得部分應附講師鐘點費或其他個人所得支領收
          據、講師或其他個人所得扣繳憑單影本,加蓋與正本相符章及理
          事長或負責人(機構代理人)私章(或檢附個人所得稅統一申報
          切結書)。
  (二)各補(捐)助案件結案時,實際補(捐)助金額按原申請總經費與
        核定補(捐)助比例撥付,或依補助案執行情形按原指定補助項目
        核實撥付。
  (三)留存受補(捐)助團體之原始憑證,應依會計法規定妥善保存,已
        屆保存年限,應報原補(捐)助機關轉請審計機關同意始得銷毀。
        如遇有提前銷毀,或有毀損、滅失等情事時,應敘明原因及處理情
        形,報原補(捐)助機關轉請審計機關同意。如經發現未確實辦理
        者,得依情節輕重對該補(捐)助案件或受補(捐)助團體酌減嗣
        後補(捐)助款或停止補(捐)助一至五年。
八、工商觀光團體接獲補(捐)助案件後,非屬政府資訊公開法第十八條規
  定應限制公開或不予提供性質者,應於本府施政計畫管理系統補助及捐
  助模組(以下簡稱補捐子系統)登錄相關公開資訊,登錄內容包括補(
  捐)助事項、補(捐)助對象名稱、受理單位、核准日期及補(捐)金
  額等資訊,按季於本府網站公開。
九、督導及考核:
  (一)本府對補(捐)助案件之考核採書面審查及實地抽查等方式辦理
        。受補(捐)助之團體應予配合;未配合者,本府得減少或收回補
        助款。考核情形不佳者,本府得逕予減少補助款,並列入該團體
        下次申請補(捐)助核定之重要依據。
  (二)補(捐)助金額於五萬元以下者,以書面審查方式辦理。
  (三)補(捐)助金額超過五萬元未達五十萬元者,以抽查方式辦理現
        場訪視,並得稽核其計畫之所有經費開支情形。但抽查案件比率
        應不得低於百分之二十。
  (四)補(捐)助金額超過五十萬元者,應辦理現場訪視,並得審核其
        本次計畫之所有經費開支情形。
  (五)受補(捐)助案件績效衡量指標,以下列標準作為成果考核及效
        益評估之參據:
        1.依規劃工作內容達成率。
        2.依規劃辦理時間達成率。
        3.依規劃經費執行達成率。
        4.依規劃預期效應達成率。
  (六)辦理補(捐)助案件,其考核及獎懲標準依宜蘭縣政府及所屬機
        關學校對民間團體補(捐)助預算執行應注意事項規定辦理。
十、本府補助民間團體經費若產生利息或其他衍生收入,連同補助經費,
    經結算後如有賸餘,應按計劃經費來源比例繳還本府縣庫。
十一、本要點未盡事宜應依宜蘭縣政府及所屬機關學校對民間團體補(捐)
   助預算執行應注意事項及相關規定辦理。